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

台灣當代故宮 建立工藝交流平台

2015年12月23日 04:10

歷經7年的規畫檢討與整修,終於在104年12月23日正式開館,定名為「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提供)

台北南海路舊城區上矗立著一棟天壇造型的神祕建築物,這棟建築物於民國92年解除原有任務後即關閉數年,至「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接手,歷經7年的規畫檢討與整修,終於在104年12月23日正式開館,定名為「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鑑於今天頂級的工藝品是明日故宮典藏的文物,因此我們將這棟充滿生命建築物定位為台灣當代故宮,重新以新面貌向世人展現浴火鳳凰般的新生命。

該如何為這棟老而彌新的重要古蹟找到新生命?我們思考應該從更高的角度來重新詮釋,台灣工藝的發展至今日已經臻成熟,從早期的代工到現在的自創品牌與創新研發,尤其在許多特色工藝技術或藝術價值上皆有傑出的表現,在全世界頻受好評。

如工藝成就獎得主蘇世雄先生的雕釉技法、蔡榮祐先生以特殊的技術發展出讓陶瓷作品同時表現出軟與硬相互包容的創作風格,這些重要當代的台灣工藝師及作品,具有相當高的文化價值。

工藝師是工藝價值的創造者,其作品未來有機會成為故宮典藏的重要珍品,因此,將「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定位為「台灣當代故宮」地位的概念孕育而生,台灣必須建立一個當代工藝多元而活絡的交流平台。

工藝中心審慎評估在這個新場域內該具備之功能,如四樓主要展覽區;三樓規畫工藝家創意展示空間、工藝設計工作坊及修復展示室等;六樓有兩間「工藝設計學堂」,並且設立「工藝圖書室」,七樓的圓形廣場可舉辦講座、新品發表等活動。

目前開館第一檔首展邀請到國內重要策展人陳俊良策畫的「天工」大展,以「當代工藝的百工百貨」為核心,邀請到50位不同產業與世代的工藝家參展,如陶藝大師蘇世雄、金屬工藝大師楊夕霞等人,讓人從精緻工藝中看到台灣的豐沛創意。

台灣應該逐步典藏自己國內的重要工藝師作品,尤其是創作與保存當代具有代表性工藝作品將是一個嚴肅的課題,透過「台灣當代故宮」的概念及「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場域的實踐,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台灣工藝獨有的價值,也為台灣留下更多的當代工藝寶物與資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223000506-2601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