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奶香濃、珍珠Q!全台5間必喝「珍珠奶茶」

奶香濃、珍珠Q!全台5間必喝「珍珠奶茶」

2015年10月14日 19:01

點評:最愛珍奶啦~~

旅遊中心/綜合報導

說到台灣享譽國際最紅的飲品,珍珠奶茶一定榜上有名!Q嫩帶勁的珍珠搭配香滑奶茶無論是冰冰喝、熱熱喝都讓人魂牽夢縈,一瞬間立刻忘記高熱量,幸福滿分。根據OpenRice報導蒐集北中南5間珍珠奶茶代表,快來一起朝聖,喝遍台灣最具代表性的「珍珠奶茶」。

▲廖媽媽珍珠奶茶。(圖/翻攝自廖媽媽珍珠奶茶專賣鋪粉絲專頁)

基隆廖媽媽珍珠奶茶專賣舖
位在基隆火車站附近的二樓店面,小小的卻時常擠得水洩不通,可說是基隆學子共同的青春回憶。沿著陡峭的樓梯往上走會看到關於廖媽媽的報導,店面內牆上貼著同學們寫給廖媽媽的感謝狀,甚至於前陣子塑化劑風暴,廖媽媽依然位列安全名單,讓同學們更是愛得不得了。

▲陳三鼎。(圖/記者李薇攝)

台北陳三鼎黑糖粉圓鮮奶專賣店
在台北公館地區說到要喝飲料一定不會忘記陳三鼎的青蛙撞奶,排隊人潮不少一切都只為了這一杯!知名美食節目、各大部落格都曾介紹過陳三鼎,可說是台北地區十分知名的老店。以黑糖熬煮的珍珠Q度剛好帶點微甜搭配鮮奶中和珍珠的甜度更是順口。

▲郭姐茶坊。(圖/綠色工廠)

台中郭姐茶坊
在台南營業20多年搬遷至台中的郭姐茶坊,五月多一開幕即造成不小的轟動,甚至排隊五個小時才能買到。店內主打招牌無糖鮮乳波霸,以黑糖熬煮珍珠,再加入香濃美國鮮奶,完全不添加一滴水,喝得到黑糖焦香、珍珠的Q軟咬勁以及香濃奶味,十分銷魂。

▲Queenny葵米。(圖/翻攝自Queenny葵米。珍珠飲品專售粉絲專頁)

台南葵米手作珍珠飲品專售 Queenny
主打不添加色素以太妃糖熬煮的白玉珍珠,以及用台灣黑糖、紅糖當日熬煮數小時的焦糖珍珠。這裡的珍珠較為軟嫩僅有微微的Q度,不似一般的有嚼勁,兩款珍珠各有擁護者,與紅茶、烏龍茶、鮮奶搭配之下呈現淡雅不甜膩的滋味。

▲樺達奶茶。(圖/翻攝自遠東百貨官網

高雄樺達奶茶
創立於1982年的人氣老店樺達奶茶是伴隨著高雄人成長的記憶,在高雄地區已有多間分店,總店則是位在鹽埕區,是觀光客到高雄必喝的人氣飲料店。身為老店的樺達堅持不用封膜、不加冰塊,且因每款茶都有固定的甜度,所以不可選擇甜度,選茶等於選甜度。招牌樺達奶茶較甜,茶味香醇伴隨著奶香恰到好處,喝起來十分順口,有機會到高雄來不妨喝一杯試試老店的滋味吧!

http://travel.ettoday.net/article/579685.htm

高雄十大飲料

沒喝過太可惜了!高雄必喝6間超人氣茶飲

2016年04月4日 19:01

點評:我也超愛喝茶的...................

旅遊中心/綜合報導

茶飲已經佔據了現代人生活的一部份,不論何時只要能來上一杯茶飲,喝下去不但沁涼又舒服,對旅遊的人而言,若能喝到一杯在地的特色茶飲,絕對能讓你留下深刻回憶,但你知道到高雄必喝的茶飲是什麼嗎!《ETtoday東森新聞雲》精選了6間到高雄必喝的茶飲店,連在地人都推了不喝就說不過去了。

1.雙妃奶茶
雙妃奶茶是高雄茶飲的老店之一,堅持不加冰塊的原則,就是想要讓民眾從頭到尾都可以喝到茶的原味,以前加珍珠是免費的,但日前已改成必須加五元,但仍不減排隊人潮,可見這茶飲的魅力,招牌雙妃奶茶用的是鮮乳,牛奶與茶香的結合剛剛好,又醇又香,老店果然不簡單。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新樂街173號
電話:(07)521-8300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 09:00-22:00

▲葳林爵閣。(圖/翻攝自葳林爵閣粉絲專頁

2.葳林爵閣
首先你看到這間店的時候,一定會覺得他的名字怎麼那麼饒口,據說取名就是因為開店的老闆很愛喝飲料,老闆英文叫Drinker,老闆女友叫Winnie,因此形成店名,但店名的諧音就是「為你解渴」,十分特別也比較好記,店面採用現在非常流行的Tiffany綠色調,讓人感覺到青春的氣息,網友則推他的午后奶茶,一喝下去濃濃的茶味,但奶味並不會重點讓你受不了,是很和諧的組合,另外,杯子上還有一個可愛的蝴蝶結,超可愛風格,吸引許多人前來朝聖。

地址:高雄市新興區新田路123 號
電話: (02)261-8311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 10:00-22:00

▲樺達奶茶。(圖/翻攝自遠東百貨

3.樺達奶茶
創立於1982年的人氣老店樺達奶茶是伴隨著高雄人成長的記憶,在高雄地區已有多間分店,總店則是位在鹽埕區,是觀光客到高雄必喝的人氣飲料店。身為老店的樺達堅持不用封膜、不加冰塊,且因每款茶都有固定的甜度,選茶等於選甜度,如果不想要太甜保留茶味,建議點益壽奶茶,微甜又有茶香剛剛好。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新樂街99號
電話:(07)551-2151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09:30-21:00

▲香茗茶行。(圖/橘子狗愛吃糖)

4.香茗茶行
香茗茶行已佇立高雄七十多年,裡頭賣的茶都是用自己店內的茶葉製泡而成,想要好茶葉還可以直接詢問老闆,買茶葉回家自己泡也是獨特風味呢,來到這邊一定要喝他的招牌鮮奶茶,這邊使用的可是高大鮮乳,能夠將整杯茶的醇香程度更加提升,與錫蘭紅茶混合,喝進去感覺更柔順,這邊更特別的就是茶風味冰淇淋,還會定期更換口味,想要來杯好茶,香茗茶行不會讓你失望。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264號
電話:(07)551-4374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六 09:00-21:00

▲老江紅茶牛奶。(圖/虎麗笑嗨嗨)

5.老江紅茶牛奶
被網友稱作是紅茶牛奶界第一把交椅的「老江紅茶牛奶」,明明是紅茶牛奶,入口卻會有淡淡的咖啡香,加入高牧鮮乳後,讓人喝起來只有「清爽」兩個字可以形容,到這邊必點的就是招牌吐司系列,蛋吐司看似平凡,但一看內餡才讓人驚奇,厚厚一層的蛋被夾在吐司中,咬下去後,滑嫩的蛋與微烤土司的脆融合,讓口感嚐起來十分多元,一天的早晨,來杯紅茶牛奶配吐司,再幸福不過了。

地址:高雄市新興區南台路51號
電話: (07)287-7317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 07:30-03:00

6.小雅茶飲
小雅茶飲目前也已經有二十年的歷史了,在地人推薦他的芋頭系列,芋頭西米露,沒有過多的濃稠感,反而讓人喝起來順順的,西米露顆粒讓人在飲用這杯茶飲時,多了一些口感,芋頭香飄散在嘴巴中的感覺,十分暢快,如果不想喝芋頭,也可以試試冬瓜杏仁凍,杏仁凍的形式平常鮮見,一整杯裡竟然有一半都是杏仁凍,更是令人驚艷,喝完這杯,讓你不禁說好飽。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熱河一街204號
電話:(07)311-1098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 10:30-00:30



http://travel.ettoday.net/article/660636.htm

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考古遺址與工程 台灣遺址悲歌 by芭樂人類學

考古遺址與工程  台灣遺址悲歌

2015.12.07 

考古、遺址、開發

作者:江芝華

日前因為蘇花改工程延宕,公路總局及花蓮縣縣長前往觀音隧道會勘,對著各媒體指責考古霸權,要求考古團隊〝尊重〞公路總局,認為公路總局有權力要求更多團隊參與〝文物保存〞的工作,傅縣長甚至說,「這一切都是考古的問題」。

漢本遺址出土的骨骸
http://news.ltn.com.tw/photo/life/paper/584123

我感動身為花蓮縣縣長對於提供縣民安全回家道路的堅持,這或許是縣民對他的期待,我也可以體會做為工程單位對於工程延宕所必須面對的各方壓力,然而身為一個台灣考古工作者,我卻必須為那些再也無法說話、沒有投票權的先民們說句話,希望傅縣長及工程單位看見他們,而不是只將他們視為過去的〝文物〞而已。我們談的是一群曾經活生生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奮鬥的人群,這些人群曾經被數次的地震及土石流深埋於地層內,因為蘇花改,他們有機會開始把屬於他們的故事透過考古學家的發掘,慢慢告訴我們。

 

這幾年幾次有機會親自前往參觀漢本遺址,都被現場所接露的各種人類生活的痕跡所感動。看著被大泥塊壓住的一間間房舍,被這千年前的人群困惑著。為什麼這麼執著於這個不安全的地方,在災難後又再回來重啟家園?一座座石板棺內可以看到彎曲著的人們,想像他們的家人是如何傷心於他們的離去,將他們埋葬在自己家屋內,是不是可以感覺家人並未遠離,然後將刻畫美麗的陶罐、從遠處交換而來極珍貴的青銅器及瑪瑙珠連同對於親人最深刻的祝福一起埋入地下,這樣是不是會減少親人離去的傷痛,又或者他們跟許多台灣原住民一樣,心裡其實知道親人們已經前往彩虹橋的另一頭,已經在那一頭和更多的親人重逢了。

直立巨型石板,疑似祭祀空間的象徵巨石,作為祭祀的主體
http://www.ksnews.com.tw/newsdetail_ex.php?n_id=0000789518&level2_id=101

在我尚在疑惑這故事的發展,再次去漢本遺址感受這群人的氣息時,巨大的橋墩已經豎立於這塊存在無數故事的土地上,現場工作人員告訴我,為了給這些人的後代一條安全回家的路,所以必須加快為祖先搬家的速度,雖然考古家都知道,我們基本上是用最粗暴的手法讓我們的祖先閉嘴,因為住了幾百年的老家,怎會在數百日內就可以搬家完畢呢?

漢本遺址蘊藏著豐富的故事,更為難得是,遺址保存的狀況更是台灣考古遺址難得一見,一間間的建築結構,家屋後面的擋土牆,串聯各個家屋的道路,家屋內的墓葬,墓葬內精緻多樣的陪葬品,一個個的火煻,甚至是流串於家屋間的小小水道,都在現場工作人員細心的發掘下,一點一點地浮現在我們眼前,站在遺址上,可以讓我們深刻的感覺到這群人的存在,更別提出乎考古家意料的第二文化層的存在,原來這群人不是最早來到漢本的人,原來被我們視為不安全的漢本,卻可能是千年前先人們眼中的福地,是一直以來親人安身立命之處。

今年漢本遺址挖到更早期的二次文化層,其中還有具宗教信仰的直立石板
http://www3.cna.com.tw/news/aEDU/201507100252-1.aspx

台灣考古遺址的命運向來悲慘,這當然和台灣長期以來忽視這塊土地歷史有很大的關係,但也和台灣對於考古學知識的輕視息息相關。在漢本遺址的爭議中,地方行政官員及工程單位的發言充分的顯現出這方面的問題,考古發掘並非公共工程,考古家從來不敢說自己在挖掘,我們是進行發掘,發掘是一有意識不斷辯證的過程,我們在這過程中不只是往下挖,更是不斷的發現,因為考古家永遠不知道到底會發現什麼,無法給予任何人明確的時間表,發掘也不絕不僅只是發現文物而已,更重要的是這些與土地僅僅固著的考古現象,考古文物可以取起帶回實驗室繼續研究,各種考古現象卻無法取起帶回實驗室繼續研究,因為舉凡墓葬、火煻及家屋等,一旦取起就很難完整復原,更別提家屋結構甚至細細鋪設的石板道路,考古家只能盡量利用現場各種可能的技術,一點一點的記錄下來,期待有可能帶回實驗室繼續研究,然而那種親臨現場的感動,則是永遠消逝了。

二次文化層出土文物包括青銅刀柄及青銅器等,還有帶紋飾的金箔片
http://city.udn.com/54543/4235703

傅縣長認為,工程的延宕都是考古造成的問題。考古怎麼會是問題呢?考古學讓我們認識遙遠的祖先,讓我們體會到當代的世界是如何一步一步慢慢形成的。考古學是一個說故事的學科,透過一個一個故事告訴我們先民們有的努力。台灣考古學對於台灣每個住民更是無可取代的,因為我們的祖先在三萬年前就來到台灣,在這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除了原住民的口傳外,就只剩考古學可以告訴我們這三萬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因為我們的先民沒有文字紀錄的習慣,他們所有的故事都是透過他們每天的生活實踐,一點一滴的寫在台灣的土地上,身為同為這塊土地的後代,失去了考古遺址,也失去我們祖先的故事了。

台灣考古家一直以來配合著大大小小的建設,到處進行搶救工作,似乎都忘記我們憑什麼讓考古遺址在這過程中被犧牲了?考古家並不是遺址的擁有者,所以我們也沒有權利決定遺址的生死,考古家只是遺址的守護者,盡力為這群已經無法發言的祖先爭取被認識的機會。過去十年消失的台灣考古遺址無數,也就是表示我們對於台灣土地歷史的了解已經失去許多,隨著發掘及分析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對於遺址的理解會越來越豐富,然而若是遺址消失了,那我們與它的連結就硬生生被切斷,而這原屬於全台灣住民無價的寶藏,也將淹沒在庫房內的灰塵了。

搶救遺址,是台灣考古學家忙不完的工作
http://e-info.org.tw/node/83228

考古遺址也不會造成當代人的問題,甚至可以幫當代人創造更多的可能。舉凡世界許多著名的觀光景點中,考古遺址往往是主要的亮點,幫助當地帶來許多經濟上的助益。漢本遺址各種精彩的建築結構、墓葬等等,透過適宜的現地保存技術,都可以讓所有的台灣人有機會感受到第一線考古工作人員所能感受到的感動,不用僅只是想像千年前人們的生活,甚至可以真實感受被這些現象所環繞,可以與他們直接對話。

考古遺址是一種有限且無法復原(non-recoverable)的特殊性資源,所以一旦破壞就不再存在,然而道路的規劃卻是聰明的我們可以再思考替代的各種可能,考古遺址是先人遺留給我們無價的寶藏,只是這塊寶藏需要我們慢慢將它磨亮,讓他在當代社會裡發光發亮,一方面可以為當地人帶來實質的經濟收益,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可以有機會驕傲的站在土地上,對他人訴說我們的過去。

http://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483

評/蘇花改上的漢本遺址,如何改寫我們對歷史的認識?

評/蘇花改上的漢本遺址,如何改寫我們對歷史的認識?

   

 

2016年01月2日 10:46

  

文/一路縱隊

前情提要:

蘇花改(正式名稱為「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簡稱「蘇花改」)作為花蓮人衷心期盼的「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其竣工指日可待,而築路過程中意外發現的漢本遺址也需鄭重以待,才是繼往開來之道。

漢本遺址是臺灣近年重大的考古發現,出土了頗為完整的古老聚落,除了房舍、田地與煉鐵遺跡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豐富多樣的外來物產,包括金箔、瑪瑙、玻璃飾品、青銅器、開元通寶等。

此外,當地歷經多次自然災害侵襲的遺跡也引發學者關注,為什麼一群又一群的人,前仆後繼地選擇居住在這個危險之地?這裡會不會是南島語族海上航線的重要據點?學者認為此處應作為「國定遺址」進行保存,但至今,它仍未具文資身份,就連「縣定遺址」都不是。

花蓮縣長傅崐萁在11月底在媒體抨擊中研院漢本遺址考古隊發掘的速度太慢,他說:「這已經變成國際的一個大笑話!」強烈譴責「考古霸權」拖延了蘇花改的通車時間。漢本遺址位於宜蘭縣南澳鄉澳花村的漢本聚落,在蘇花改開路的過程中,偶然迎來了臺灣近年來至為重大的考古發現。

起初只是坐在工地吃碗麵

2012年3月5日,蘇花改穿越漢本遺址這個路段已經在施工,一位負責其他工程段的考古隨行監看人員正巧過來,在工地附近吃麵,忽然發現眼前的土層有一排陶片,似乎曾經有人類在此活動,當下這位監看人員趕緊前往工地裡,發現早有一大塊遺址被挖掉,大量陶片與文物散落破碎。就這樣,一個不為人知的千年遺址重見天日。從此以後,提起漢本遺址的發現,總少不了這碗麵。

▲沒有人想到鐵路西側靠山緩坡竟會出土遺存豐富完整的漢本遺址。(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劉益昌研究員提供)

漢本遺址的出土跌破考古學家眼鏡,蘇花改環評時曾在鐵路東側海岸進行考古試掘,只發現一件史前陶片。沒有人想到在位於鐵路西側靠山這一側的緩坡竟埋藏了一個古老的聚落,年代可遠溯到距今1000至1800年前,而陸續露出的遺跡甚至可上推至距今2000年以上,也就是說當西方的羅馬帝國與中國的漢唐各自歷經興衰起伏之時,臺灣這塊土地的人們也有屬於自己的精采歷史。

榮耀:為什麼學者建議應訂為國定遺址進行保存

隨著發掘進度的推進,考古學家對漢本遺址愈來愈為重視,與其他遺址的出土狀況相較而言,這個遺址的完整度非常高,在臺灣近年的考古遺址中甚為罕見。這裡出土的並不只是一些陶片或一些人骨,而是一個完整的聚落,包括他們所住的房子、鋪上石板的地面,周邊山坡還有田地,田地以石頭區隔出條狀耕地,並且有精巧堆砌的駁坎階面,用以護坡擋土。

▲房屋結構。(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劉益昌研究員提供)

▲田地以石頭區隔出條狀耕地。(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劉益昌研究員提供)

儘管如此,他們並不是單純倚靠農業維生,一輩子死守漢本的史前阿宅,這裡出土了金箔、瑪瑙、玻璃飾品、青銅器等外來物產,日前更出土了一枚開元通寶從骨骼的某些特徵也顯示了他們經常划船,考古學家劉益昌因而認為,他們是在海上從事航行貿易的族群。

▲金箔。(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劉益昌研究員提供)

▲青銅刀柄。(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劉益昌研究員提供)

▲玉器(上左)玻璃飾品(上右)貝器(下左)琉璃珠(下右)。(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劉益昌研究員提供)

煉鐵爐與鐵器的發現,更是一大突破。漢本遺址出土了煉鐵爐與多件鐵器,而且歷經千年,鐵器卻仍有一定品質的保存狀況,顯示他們已經擁有成熟的高溫煉鐵技術。

▲鐵器。(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劉益昌研究員提供)

▲煉鐵爐。(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劉益昌研究員提供)

更耐人尋味的是,在發掘過程中,考古學家發現這個聚落歷經多次自然災害侵襲,包括地震、土石流,發掘過程也出土了一具遭大石擊中壓住胸口的人骨(一種臺灣版龐貝城的即視感!!),顯示他是在災害中死亡。然而在那之後,卻又有人們到這裡建立家園,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不顧危險一次又一次選擇此地?

▲水流破壞兩道駁坎。(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劉益昌研究員提供)

從文物的類型特色來看,漢本遺址的人與北部十三行遺址花蓮海岸崇德遺址有密切的關係,而漢本遺址就位於北部海岸與花蓮海岸交通航線的中間,此地可能是南島語族貿易與交換相當重要的據點。因其出土文物豐富、多元而完整,倘若能夠深入、細緻、完整的發掘這個遺址,我們或許將能掌握它的內部社會組織、經濟活動、政治體制,甚至釐清臺灣史前時代北部、東部及東亞的交通網絡與互動關係。

事實上目前中研院考古隊在漢本遺址進行的並非全面性的聚落考古,而是疲於奔命的搶救性考古。舉例來說,當A橋墩要施工,那麼考古隊得趕快把A橋墩所處位置下的考古遺存搶救出來,B橋墩要施工了,就得趕忙飛奔搶救B橋墩位置的考古遺存。

從照片裡可以看到,考古坑四周有型鋼包圍,此處即是之後橋墩所在之地,考古學上的正規作法是劃定整個遺跡範圍進行完整發掘,只有配合工程搶救的考古坑才會有此配置。雖然現在只是配合工程進行點狀搶救,但單是這些點狀發掘的發現,已經足以讓考古學家認為這裡應該訂為國定遺址,以國家的規格進行保存。

隨著發掘工作進行,考古學家發現這ㄊㄨㄚ超大ㄊㄨㄚ的~~這裡的地底下還埋了好幾個世代的遺跡文物,整體規模比預期中更為驚人、數量更為可觀、年代更為久遠!在主管單位宜蘭縣文化局會勘後,決議考古團隊應繼續發掘,這實在是值得全臺灣為之歡慶的一件事!

▲型鋼包圍考古坑四周,此處即是之後橋墩所在之地。(圖/sun攝)

▲之前的考古坑,現已成為橋墩落點。(圖/sun攝)

考古團隊真的挖太慢嗎?

不過,宜蘭縣文化局叫考古團隊繼續挖,意味著發掘面積會擴大、時間會拉長,也必須修改發掘的合約,但漫長的等待,遲遲等不到工程單位對於修改合約的回復,沒想到媒體卻開始放送著考古團隊挖太慢的新聞。

如果只聽一方說,大家大概會真的以為考古團隊做事沒效率很愛拖(自行腦補考古學家蹲在地上慢動作刷土的畫面)。但實際上在合約簽訂後,考古團隊的發掘面積與工作份量還不斷在增加,做了許多合約以外的工作,以配合工程單位的作業與中央首長的指示,這都是工程單位在媒體嗆聲時,不會告訴大眾的事。

首先,考古團隊幾度接受工程單位的請求,希望先幫他們試掘某些合約未載的區域,好讓工程順利進行,試掘後,發現遺物又得隨即進行搶救發掘,這些「幫幫忙,先給一點方便」的發掘面積共計987平方公尺。其次,後來露出更豐富的考古遺跡後,宜蘭縣文化局決議繼續發掘,這部分的面積為857平方公尺。算起來,這新增的「857平方公尺」還少於之前為了給工程單位方便,先幫忙處理的「987平方公尺」,不過幫完忙後,工程單位卻拿著原本的契約跳出來責怪考古單位挖太慢,好衰。此外,2013年時任交通部長的毛治國先生到漢本遺址勘查,在瞭解到遺跡的重要性後,隨即指示考古團隊針對遺構之製模工作,共計剝取一座煉鐵爐、一座石棺墓葬、三座房屋駁坎,都是時間、都是錢。

「早知道是這樣,像夢一場~」,可惜考古團隊之前多做先做的那些不能吐回去,只能含淚唱那英了。

工程單位沒有自爆的事

當然工程單位更不可能自爆工程本身的延宕,以及工程如何拖延、干擾考古團隊的進度:

(一)工程延宕

1. 環評太草率,後續程序補不完:當初在失控輿論壓力下,蘇花改的環評僅20天就通過,創下史上最短環評(一般大工程都要花上1-3年),許多問題根本尚未釐清。法令規定,一旦開發案通過環評後,若是工程內容要改變,就必須跑一個「環境差異分析」(簡稱環差)的流程。結果蘇花改一下路線調整、一下土方量超出預估,動工才4年已進行了5次環差,造成時程一拖再拖,工程單位都快瘋了,在在都是過去的超神速環評所導致的惡果。

2. 地形:蘇花改的嚴峻地形注定使得施工過程要痛苦不堪。果然如各界預言,有些路段挖到湧水,有些路段則嘗試了多種工法後才突破瓶頸繼續施工。而經過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路段也快不了,一次只能開挖一個單向車道……以上這些都是施工前就知道的技術問題。

3. 招商不順利、包商倒閉:影響最大的,就是招商不順利、還有包商倒閉重新招標的事實,長隧道工程尤其難度高,隧道的線形要挖得準確並不容易,各個技術團隊之間的進度整合困難,施工人力也根本不足,一直在招工。為了承諾在幾年內通車,蘇花改已經陷入日間、夜間都趕工的窘境,一旦有包商倒閉,工作期程又要再改。

(二)工程對考古的干擾與拖延

漢本遺址出土的遺跡豐富複雜,的確是需要悉心處理的考古遺址,而這裡的考古搶救是工程團隊與考古團隊在同一個工作介面施作,許多個即將落墩的地點都會先架設型鋼防護,才能進行考古發掘,這些建物對考古工作其實是極為不利的干擾。再者,考古團隊需全面配合工程團隊時程,工程單位沒把工作介面交給考古團隊,考古團隊也動不了,例如103年1月至104年1月底期間,工程單位僅交付一個工作面(P2-S考古坑),一整年,考古團隊呈現枯等狀態,人力閒置,這些帳都要算在考古團隊頭上嗎?

哀愁:漢本遺址的命運,掌握在工程單位手中

看起來,工程單位已經對漢本遺址失去耐性。交通部公路總局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處處長邵厚潔說:「不能說都不讓人家挖,這樣也不對啦……可是,挖,應該挖到它有一個代表性出來之後,其實就已經可以。畢竟沒有這個工程根本挖不出來,可是現在已經有了,就應該挖到一個程度,可以有代表性的時候,應該就還給工程界去處理。」意思大概是說,既然已經知道漢本遺址好重要,那我們的橋墩就可以壓上去了吧!(這到底是什麼邏輯?歪腰~)
工程單位一開始也對外宣示搶救文物的決心,結果現在需要交代蘇花改工程為何延宕時,考古遺址卻被推出來作為攻擊的標靶。考古遺址需要用「搶救」的方式來發掘已是萬分不得已,在工程單位的無情催促下,還以「挖快一點」為目標,無異是臺灣文化資產的浩劫。

如此重要的考古遺址、文化資產該如何處理,只因為土地所有權在公路總局手上,竟得由造路的工程人士掌握生殺大權,文化人、學術人、考古學家無從置喙,就算是學術成就享譽國際的中研院也只能聽其安排,究竟是一個大笑話或一個大悲劇?真正具支配力者,究竟是考古霸權,抑或是工程霸權?我們認為工程單位應尊重遺址搶救,給予考古團隊充分時間與空間,遵循考古規範詳細記錄,以免資料流失。

沒有身份——連縣定遺址都不是

漢本遺址位於宜蘭縣與花蓮縣交界的和平溪北面,有網友說:「幸好漢本遺址位於和平溪北邊,不是南邊。」因而慶幸著它的主管機關是宜蘭縣文化局,否則大概已是凶多吉少。但你知道嗎?漢本遺址現在還不具文化資產身份,連縣定遺址都不是。而目前的《文化資產保存法》只有「暫訂古蹟」的條文,沒有所謂的「暫訂遺址」,在缺乏保護機制的情況下,使得漢本遺址岌岌可危。

宜蘭縣文化局、中華民國文化部應即刻進行審議,讓漢本遺址成為「縣定遺址」、「國定遺址」。唯有如此,漢本遺址才能依循《遺址監管保護辦法》進行監管保護,倘若指定為「國定遺址」,由文化部直接管理,將有更豐富的資源與更多在國際亮相的機會,讓漢本遺址代表台灣揚名於世界。別再讓工程單位凌駕於文化資產之上。

●作者一路縱隊,這是由許多人共筆寫成的文章,2015年12月初,得知漢本遺址面臨危機,我們開始尋求各方協助,幸蒙故事網站願意提供刊登文章的空間,於是大家利用自己的下班時間、課餘時間、打工空檔……一起將文章完成。從漢本車站走到漢本遺址約10分鐘,路狹車快,不能併排而行,必須一路縱走,如同筆者們在繁忙的生活中,以「一路縱走」的接力方式寫出這篇文章。本文原刊自故事網站,已獲作者授權,不代表公司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元聲音,來稿請寄至editor88@ettoday.net。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102/623401.htm

2016年1月5日 星期二

鍾肇政、李行、李乾朗 獲行政院文化獎(35屆)

鍾肇政、李行、李乾朗 獲政院文化獎

2016-01-05 03:19聯合報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第卅五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昨揭曉,導演李行、古蹟學者李乾朗、名作家鍾肇政等三人獲獎。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第卅五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昨揭曉,導演李行、古蹟學者李乾朗、名作家鍾肇政等三人獲獎。鍾肇政是首位獲此殊榮的客籍作家,李乾朗是時隔廿餘年後第二位以古蹟專業獲此大獎者,李行則努力促進兩岸三地電影事業交流,各有卓越貢獻。

此獎在桃園市議員質疑「鍾肇政是誰?」事件發生後揭曉,引發聯想。承辦行政院文化獎的文化部澄清這是「湊巧」,該獎一個月前已完成評選,隨後才發生桃園市議會事件。

高齡九十一歲的鍾肇政曾在十多年前獲總統文化獎、國家文藝獎,獲知得獎消息後,他的第一個反應是「大笑三聲」。李乾朗表示,能從近卅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太意外了」。李行則說,拍電影像是他的天命,獲獎是肯定他一生投入電影的行事與為人。

行政院文化獎是由行政院主辦最高的文化獎項,表揚文化界人士的終身成就。文化部表示,李行從事導演工作一甲子,以動態影像記錄了六十年來台灣的政治、經濟、藝術、文化等領域發展歷程;他並以電影終身義工自許,積極推動電影藝術。

李乾朗對台灣建築史的研究及傳統建築營造技術、文化資產保存、古蹟修復、匠藝傳承等各個領域卓有貢獻。他不但長期倡議文化資產保存運動,且自七○年代開始進行匠師訪談,致力發揚台灣傳統建築藝術。

有「台灣文學之母」美銜的鍾肇政為台灣文學大河小說開創者,其文學體裁、形式、風格塑立了台灣小說重要的典型,作品以台灣人民的遷移史、社會生活的開發史、族群的奮鬥史做為創作的基調,對於當代文學創作有深遠影響力。他並以「文學是個團隊」的精神提攜後進,作育英才無數。

文化部預定三月廿四日舉行頒獎典禮,頒授文化獎章、證書及獎金新台幣一百萬元。

http://udn.com/news/story/9236/1421094-%E9%8D%BE%E8%82%87%E6%94%BF%E3%80%81%E6%9D%8E%E8%A1%8C%E3%80%81%E6%9D%8E%E4%B9%BE%E6%9C%97-%E7%8D%B2%E6%94%BF%E9%99%A2%E6%96%87%E5%8C%96%E7%8D%8E

北港糖廠前廠長宿舍燒毀 歷史建物「離奇」頻傳火災

北港糖廠前廠長宿舍燒毀 歷史建物「離奇」頻傳火災

2016年01月05日 04:10 

雲林縣北港糖廠前廠長宿舍付之一炬,消防鑑識人員釐清起火原因。(張朝欣攝)

北港糖廠3日深夜發生火災,一棟有70餘年歷史,已閒置10餘年的前廠長宿舍付之一炬,由於此宿舍已斷水斷電,加上前晚天雨潮溼,起火原因引發議論,由於近年北港、虎尾兩糖廠已有4間老宿舍遭燒毀,地方文史工作者促請相關單位釐清是否有人為縱火可能,確保歷史性建物不再遭殃。

北港消防分隊3日深夜11時40分許獲報北港糖廠發生火災,動員30餘名警義消前往搶救,由於起火點為早期磚木建築,火勢一發不可收拾,25分鐘後火勢撲滅,但這棟占地近百坪的前廠長宿舍已成灰燼。

北港糖廠資產課課長孫嘉瑩表示,被燒毀的廠長宿舍興建於1941年,為占地98坪1棟2戶的建物,內有庭園造景與天井,保存相當完整,沒想到竟遭祝融肆虐全毀,非常可惜。

消防人員指出,前天深夜北港地區下雨潮溼,起火原因除了電線走火外,也不排除人為縱火,火調人員已進行鑑識採樣以釐清,並配合警方調閱路口監視影帶,過濾有無可疑人物出入火災現場。

北港鎮長張勝智說,台糖公司為活化北港糖廠,斥資2000萬元整修廠區進行第一階段活化,選擇中山堂等10棟房舍整修,去年底動工,朝觀光遊息園區開發,預計明年9月完工,沒想到卻發生火災,盼相關單位釐清起火原因。

地方文史工作者表示,雲林縣有北港、虎尾兩個糖廠,老宿舍近年來頻傳火災,兩糖廠遭燒毀的老宿舍已有4棟,這些宿舍都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不僅是台糖的財產,更是全民的文化資產,記錄許多民眾的回憶,希望相關單位設法保存,不要讓它們不斷消失。

(中國時報)

要開發必失火?北港糖廠廠長宿舍化為灰燼

要開發必失火?北港糖廠廠長宿舍化為灰燼

2016-01-04 13:53聯合報 記者蔡維斌╱即時報導

北港糖廠75年歷史的廠長宿舍今天凌晨一把無明火,化為灰燼,現場熊熊烈火。消防隊/提供

完工滿七十五周年具歷史價值的北港糖廠廠長日式宿舍,今天凌晨12時許發生大火化為灰燼,網友直呼可惜並質疑為何每次要開發就會火災?廠方澄清,該棟不在開發範圍,今天早上消防隊鑑定,疑為園外電線走火,但也不排除人為縱火,正深入調查中。

民國三十年一月建造的北港糖廠廠長宿舍,面積近百坪,是日式磚木建築,前後院有造型花鋪和天井,今天凌晨一把無名火,已化為灰燼。由於該宿舍已空屋十多年無水無電,且今天凌晨又下雨,加上該廠區門禁森嚴又有保全,如何發生火災,連北港鎮長張勝智和台糖雲嘉南區處經理洪天財也甚感不解,要求深入調查。

因天雨且已斷電,有人質疑是否有人用油縱火,網友更是一片質疑聲浪。但消防隊說,第一時間趕到時曾看到牆外電線作響且有火光,才請台電斷電,不過,今早火場鑑定,被認定的起火點,和園外電線有一段距離,是否有其他因素,將以油類探測器深入調查。警方也同步調閱附近監視器了解中。

鎮長張勝智說,上周才舉行動土典禮準備開發,不料卻發生火警,希望趕快查明,以釋外疑。洪經理則說,這棟宿舍並不在這次開發範圍,並不影響開發計畫,但會儘速查明並加強廠區安全維護。

北港糖廠75年歷史的廠長宿舍今天凌晨一把無明火,全棟被燒毀,現場熊熊烈火。消防隊/提供

分享

廠長宿估建於民國三十年元月,剛好滿75年但已燒毀,風光建築已不再。記者蔡維斌/攝影

分享

消防隊今早進行火場鑑定,追查是否人為縱火。記者蔡維斌/攝影

分享



http://udn.com/news/story/2/1419497-%E8%A6%81%E9%96%8B%E7%99%BC%E5%BF%85%E5%A4%B1%E7%81%AB%EF%BC%9F%E5%8C%97%E6%B8%AF%E7%B3%96%E5%BB%A0%E5%BB%A0%E9%95%B7%E5%AE%BF%E8%88%8D%E5%8C%96%E7%82%BA%E7%81%B0%E7%87%BC